3月23日下午,由最高人民法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的“人民法院社会矛盾纠纷综合治理研究基地”揭牌仪式暨中国特色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第六会议室举行。人民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高铭暄,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姜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出席揭牌仪式。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北京市司法局、北京仲裁委、北京市信访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三十余位领导与专家学者参加揭牌仪式和研讨会。
揭牌仪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梁迎修主持。董奇、高铭暄、张文显、姜伟先后致辞。董奇表示,北京师范大学正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建设,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组织地开展基础研究,为国家各行各业各领域贡献力量。社会矛盾纠纷综合治理需要高水平的跨学科研究予以支撑,学校将以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建研究基地为契机,充分发挥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学科优势,研究真问题,加强资源投入,服务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国家重大需求。
高铭暄指出,近些年来,全国各级法院在推动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理念革新和机制完善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践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法学理论的回应和指导。研究基地的设立有助于深化社会矛盾纠纷综合治理的理论研究,为司法实践提供智力支持。
张文显表示,我国正处于特殊社会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师范大学设立的“人民法院社会矛盾纠纷综合治理研究基地”,是人民法院与法学界合作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基地。北京师范大学的法学学科在学校支持下和人民教育家高铭暄先生的带领下已经跻身中国法学第一方阵,不断焕发新活力和展现令人瞩目的学术贡献力,产出了一大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相信基地会蓬勃发展、大有作为。
姜伟指出,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着力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纠纷解决新模式。设立人民法院社会矛盾纠纷综合治理研究基地,对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智库作用,提炼中国特色纠纷解决规则,全方位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地要依托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跨学科架构优势,探索新时代矛盾纠纷综合治理可行路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加快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法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随后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王锦亚和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梁迎修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高铭暄、张文显、姜伟、董奇共同为“人民法院社会矛盾纠纷综合治理研究基地”揭牌。
王锦亚宣读了任命决定,任命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梁迎修为基地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唐璨为基地常务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郭翔、社会学院教授赵秋雁、心理学部教授孙晓敏为基地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李潇潇为基地秘书长。
揭牌仪式后,中国特色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基地常务副主任唐璨和基地副主任郭翔的主持下进行。基地主任梁迎修教授和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刘雪梅副庭长分别介绍了研究基地的成立背景和建设概况。会议聚焦中国特色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理论与实务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在实务研讨单元,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张勤缘庭长交流了法院开展行政案件诉源治理和涉外商事案件一站式多元解纷的工作情况。北京互联网法院赵瑞罡副院长对发挥“功能”法院职能、释放“在线”法院效能、开创一站式全链条数字版权共治格局展开了论述。北京市司法局周荣巡视员提出了持续提升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和化解能力,为高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法治保障的见解。北京市司法局调解工作处杨健处长围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调解工作在维护首都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进行了发言。北京仲裁委员会林志炜秘书长对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实务进行了研讨。北京市信访办郑广淼主任探讨了北京市信访矛盾的主要问题与解决进路。唐璨副教授总结指出,基于实务部门专家展现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实践状况,基地的研究应当面向矛盾纠纷存在的全阶段,探求多维度技术工具的综合治理。
在理论研讨单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莫于川透过两例荣誉称号争议引发的诉讼案件检讨了行政指导的可救济性。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院长杜新丽教授论述了国际商事法庭多元化“一站式”争议解决机制的特点及法理基础。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宋英辉以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势及完善为题进行了发言。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党总支书记赵秋雁教授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法治价值及其创新发展路径进行了论述。《社会治理》杂志副社长刘逸帆教授从调赔结合的视角,探讨了医疗纠纷防范化解的可行路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孙晓敏教授结合其开展的实证研究阐释了心理学在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熊跃敏教授深入探讨了法院诉前委派调解的定位、程序和范围。郭翔副教授总结提出,以现有的解决机制和研究成果为基础,基地将综合利用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特色优势,为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做出贡献。
最后,基地主任梁迎修教授向与会嘉宾致谢,并期待今后进一步与各有关实务部门和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