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京师法律实务大讲堂第六十六期“环境法医学:原理及应用”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09-29     浏览次数:

2024年9月25日晚,京师法律实务大讲堂第六十六期“环境法医学:原理及应用”(Environmental Forensic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讲座在教二楼313成功举办。该讲座由美籍华裔环境法医学专家卢军博士主讲,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严厚福副教授担任主持人,袁达松教授等法学院40余名师生参与讲座。



在讲座开始之前,严厚福副教授对卢军博士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卢军博士的学习工作经历及环境法医学这一多学科交叉领域进行了简要介绍。



卢军博士首先介绍了环境法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环境法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学科,专注于污染物溯源分析。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的溯源过程中,涉及的学科包括化学、土壤学、地质学、水文学及微生物学。与传统的污染源表征方法相比,环境法医学通过整合污染物释放的关键组成部分及其在环境中的演变,进行更加全面的污染源评估。环境法医学最初主要应用于环境司法鉴定与诉讼,随着学科的发展,其应用范围已拓展至污染预防、场地调查及修复等领域。

其次,卢军博士简要介绍了美国环境法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超级基金法(即《综合环境反应、补偿与责任法》,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Response, Compensation, and Liability Act, CERCLA)中的环境法律责任问题并以垃圾填埋场的例子生动讲解了环境责任分割的重要意义,并对其中的严格责任(strict liability)、溯及既往责任(retroactive liability)、连带责任(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进行解释



卢军博士重点介绍了环境法医学在环境案件中的具体应用,讲解了三个代表性的溯源方法:化学指纹图谱法(chemical fingerprint)、同位素法(stable isotopes)、年轮法(dendrology)。首先,通过对气相色谱仪的分馏原理介绍,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化学指纹法的分析过程,即结合地质、水文和生物等作用条件分析污染物等不同组分在土壤中的衰减情况,进而给出律师与专家辅助人的合作方法论。其次,在讲解

(碳-13)的原子结构后,他指出了微生物选择性摄取的富集作用的分析路径,并得出可以借此溯源污染物的结论。接下来,他介绍了年轮法的操作流程,即通过对树芯的钻取采样,分析年轮的粗细及不同样品中污染物的分布等信息,得出环境污染的可能来源。最后,他补充了以多环芳烃(PAHs)为例的图像识别法(Pattern Recognition),其原理是通过对多环芳烃中各物质同系物的支链碳数进行统计,并最终根据图像所显示其呈正态分布还是泊松分布,从而确定其是直接以石油为来源(petrogenic)还是以燃烧为来源(pyrogenic)。



严厚福副教授对讲座进行了点评。他首先对卢军博士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并通过对超级基金法溯及既往责任的讲解,对《基金法相关法律实践和我国常州毒地案和苏州毒地案比较分析,总结了环境科学在环境法中应用的方法论。他强调,在环境法领域中,各方应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之上,充分尊重科学规律,让“赛先生”照亮法律实践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不仅对美国环境法律责任、环境法医学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深的了解,更对环境科学原理在环境法学中应用的思考更加深入。本次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