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召开“革命根据地法律文化与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09-25     浏览次数:




9月22日上午,革命根据地法律文化与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高铭暄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主办,来自中国法学会、法治日报社,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梁迎修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晓兵教授以视频方式向与会嘉宾致欢迎辞,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对研讨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祝贺,对各位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他高度评价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研究革命根据地法律文化与高校法律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并对研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随后,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甘藏春与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刘贵芹作主题发言。



甘藏春副会长指出,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在此背景下加强革命根据地法律文化学习,既有助于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又有助于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同时他提出三点基本认识:一是当前我国革命根据地法律文化研究成果斐然;二是相关研究还需进一步提升;三是要注重对革命根据地法律文化精神内涵的实质概括。



刘贵芹书记强调,在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的当下,此次研讨会十分必要。基于此,他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学教育、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健全高校法学院系与法治工作部门深度协同培养法治人才的机制,加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史特别是革命根据地法律史法律文化教育教学。

随后进入专题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围绕革命根据地法律文化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两个议题,分两个单元展开了深入研讨交流。

第一单元:革命根据地法律文化

第一单元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贺丹主持,多位专家学者就革命根据地法律文化的丰富成果、当下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等主题展开了丰富论述。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马小红教授以革命根据地法的为民初衷为题,从立法与司法角度详细论述了为民初衷与传统民本思想的关联,并强调研究革命根据地法治文化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思想的生动体现,相关研究大有空间。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聂鑫围绕革命根据地司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能动司法角度阐述了革命根据地司法文化,他强调能动司法既要吸收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治理经验,也要遵循法治规律,更要推动司法文化创新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李雪梅教授红色法制文物的特点与利用为题,从法制文物专题展、法制文物日历及百年法治历程等三个方面阐释了法制与文物的关系。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巍涛教授以革命根据地法治精神的时代诠释为题,强调一方面要关注革命根据地的时代和背景特点,另一方面应注重历史诠释的变量与不变量,总结分析深层次、不变的法治文化与精神。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夏扬,则围绕“‘法制’‘政法与法律史学的范式转换,从语词角度分析了中国法制史研究的问题,并指出革命根据地法制史课时设计的缺陷。

第二单元: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

第二单元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蔡纹主持,与会专家就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新方法、新伟业等主要内容进行讨论,并进一步分享所在领域培养人才的宝贵经验。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一级调研员、研究员姚国艳,以新时代革命根据地法律史学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为主题,指出培养法制史人才既要从大处入手,又要从细微处着眼,不仅要在高校里培养,还要从实践发力,提出了包括但不限于完善法制史教学体系、编写法制史教材、增加课程比重、引进法制史人才以及解密相关档案等措施。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副院长、科研单位党委副书记顾元教授,围绕革命根据地法律文化与法律史人才培养的点滴思考,提出三点认识:一是目前法制史教学研究成果丰硕,但仍有提升空间;二是当前研究需要有所聚焦;三是应关注革命文物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委书记蒋燕玲,以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为题,指出当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是要构建交叉学科的教育模式,二是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张建伟教授,从文工交叉视域下工科大学法治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角度出发,梳理了建国以来我国法治人才培养的从单一到复合的历程,提出了工科大学法治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并分享了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的建设经验。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帅,以民族院校将革命根据地法治研究融入法治人才培养为题,分享了民族大学法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创新经验,包括:革命根据地法治课设置、毕业论文题目设置、大创科研项目引导等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兼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副院长赵秋雁教授,以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立德树人为题,回顾了枫桥经验的发展历程,分享了北京师范大学通过枫桥经验培育科研项目、培养科研实践人才的生动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润枝教授,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指出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法学研究有诸多共同之处,具有同样的培养目标,重合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法治教育本身是思政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柴荣教授在闭幕致辞中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对各位与会嘉宾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并指出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共同的话题革命根据地法律文化与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各抒己见,让人获益匪浅。同时,柴荣教授还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心得,红色革命根据地理论研究还需更加深化,红色基因与法学教育相连接仍需久久为功、绵绵用力。

本次研讨会成效显著,与会专家梳理总结了革命根据地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和未来提升方向,并就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新方法及体系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对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