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理论法学“法耀星空”系列学术沙龙第五场主题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9-11-06     浏览次数:

2019111日晚间19时,理论法学“法耀星空”系列学术沙龙第五场主题讲座——“基层执法的现状与改革”于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922会议室顺利举行。此次讲座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柏峰教授担任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侯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德嘉老师作为本次讲座的与谈人一同出席。讲座由夏扬教授主持。法学院本硕博师生、外院学生以及一些社会人士参与了本次讲座。



主持人夏扬教授首先对陈柏峰教授能于百忙之中出席本次沙龙表示由衷感谢和热烈欢迎,同时向与会师生介绍了陈柏峰教授在法理学、法律社会学、农村社会学领域的学术成就。


主讲人陈柏峰教授作为《乡村司法》、《乡村江湖:两湖平原“混混”研究》等学术专著以及80多篇学术论文的作者,对基层执法的现状与改革做过深入研究与实地探访。陈柏峰教授开宗明义点名基层执法政策性明显大于学术性的特征。鉴于社会形态日新月异与执法体制改革缓慢之间的矛盾,以及基层执法在国家治理体系占据的重要地位,陈教授接着抛出乡镇的执法权应当如何配置的问题。



接着,陈教授从执法事务和执法机构两方面简要介绍了乡镇执法权的配置状况,认为乡镇执法人员数量少和执法覆盖面广泛这对矛盾是基层执法难度大的症结。继而详细分析了公共安全管理、人口资源监管、乡村市场监管三大领域的执法权配置模式、现象及特征,随之归纳总结出乡镇执法权配置具有纵向上县乡两级分配、横向上多部门散布的结构,以及纵向上“重心过高”、横向上“分布过散”的特征。然后,陈教授通过分析比较常规执法实践、执法专项行动以及综合治理这三种执法运行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指出综合执法及其体制改革是将基层执法制度化、长期化、综合化继而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陈教授在总结乡镇执法实践中存在执法权缺乏渗透力、执法缺乏综合性、乡镇政府权小责大等问题并提出优化改进乡镇执法权配置和运行的建议之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乡镇执法权的配置及执法模式的调整的核心目的都在于“使权力的配置、运行契合当代中国基层社会的变迁”,解决在该过程当中出现的治理问题,最终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接下来的环节里,与谈人侯猛教授首先从研究角度、学术团队规模、田野实地调研方式三方面对陈柏峰教授的学术经历和研究成果表示了肯定。接着,现场学生反响热烈,从乡村变迁对基层执法有何影响、从环境专项整治如何看待执法渗透力等多方面提出疑问,陈柏峰教授均给予了详细的解答。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