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5日上午,法学院课程思政项目组举办了本年度思想政治课程工作调研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柴荣、教师代表王秀梅、徐胜萍、邢爱芬、廖明、陈轩禹、石天煜及两位学生代表参与并发表意见。本次座谈会围绕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神展开。
柴荣指出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文件指示,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的光荣使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文件对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思想政治理念,培养党和国家所需要的法治人才,有着明确的要求。借今天座谈会的契机,学院特别邀请各位教师代表沟通交流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
王秀梅根据开设反腐败硕士课程的项目实施情况,提出反腐败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致性在于要求我们政治正确性,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能够坚定青年学生的政治立场,应当把政治正确的思政理念贯彻在课程始终。
徐胜萍认为我们的思政课程建设改革还在摸索中。徐教授提到,在实践调研中我们可以发现哪些地方能够切实地插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且最终回归到实践中去对比实施效果与学生们的反馈,要做到不突兀、不刻意。
邢爱芬指出思政课程的内容非常广泛,与国际法结合最为紧密的就是爱国主题教育。结合自己国际法相关课程的讲授经历,邢教授提到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内涵交融有助于启发同学们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学习专业知识不能仅着眼于空洞的法条,更要要与生动的现实案例结合起来,关心国际时事。
廖明指出,自2016年习总书记提出来要把课程思政工作贯彻到教学课程之中,到如今各项工作的全面推开,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反响。但是还有一些问题仍待改进。在思政课程项目的实施中,我们应当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法学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课程融入。同时,教学改革要分阶段教学,循序渐进。要注重协同教书育人机制的完善与构建,让学生们有准备地进行研讨和学习。
陈轩禹认为,在教学中应当关注课程的趣味性、互动性与实践性,把一些浅显易懂的法治知识巧妙融入到思政课程建设之中,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和必要的课外实践让同学更好的参与其中。
在聆听各位教师代表的发言后,2021级学硕一班的李昇和2022级法硕三班的潘丽英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对老师们辛勤的教学和付出表达了感谢。两位同学认为,思政课程教育对同学们在专业学习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未来希望能够借助课程平台,与各位老师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进学院思政教学项目的实施与完善。
最后,柴荣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法学专业教育是学院的重要工作任务。希望各位教师代表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挥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作用,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同时带动其他老师一起加入这项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