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4日下午,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调研座谈会在法学院高铭暄报告厅召开,本次会议由司法部全面依法治国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司法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北京中学、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14位嘉宾与会座谈,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梁迎修教授主持。
司法部全面依法治国研究中心李富成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专门组织部分来自法治工作部门、中学和法学院校的专家,围绕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展开全面深入探讨。李富成对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承办此次座谈会表示感谢,并期待本次会议取得丰硕成果,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提供智力支持。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蔡秀法官结合个人从事审判工作的经历,分享了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内涵的认识,并介绍了人民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举措。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的原佳丽检察官助理结合检察工作,谈了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内涵和具体内容的理解,分析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关系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路径。
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的范明志教授重点阐释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概念定位与内涵问题,回顾了我国法治体系建设与成熟的历史过程,提出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模式已经趋于成熟,正是总结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合适时间点,并就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的李红勃教授围绕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概念的界定、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关系、法治精神的传播等四个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
北京中学的范小江副校长结合六个案例,深入分析了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北京市教委政策研究与法制工作处的杨俊处长详细介绍了首都教育系统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具体做法,指出应当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并通过扎实有效的普法工作来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的郑伟教授在发言中提出,应当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和阐释,应当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探寻中国法治发展的内在逻辑,好的理论研究成果应当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感,能够激发公众共鸣和增进社会认同,应当立足中国社会现实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中国法治进步。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商浩文副教授提出,应当高度重视高校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重视高校教师所做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研究成果的传播和转化,并建议在高校设立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研究基地,组织研究力量加强该领域的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郭晔副教授深入阐释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理论逻辑,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核心在对法治权威的信仰、对法治价值的追求、对法治命令的服从和对法治文化的认同。
此后,司法部全面依法治国研究中心课题管理处负责人庄春英研究员、研究一处负责人曲广娣研究员、研究一处刘培培助理研究员与发言嘉宾展开座谈交流。
会议最后,梁迎修教授围绕与会嘉宾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概念界定、具体内容、传播践行等主题的重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发言,并提出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体内涵的提炼应当既能体现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能彰显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特色,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传播。
参加本次会议的来自法治工作部门的实务专家和来自哲学、法学、教育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意义的学术观点和政策建议,会议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