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7日19点,北京师范大学一百二十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暨京师法学学术研究生沙龙第24期——“期刊主编视野下学术论文写作”主题讲座于线上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北京师范大学文科学报执行主编郭家宏老师。《甘肃社会科学》法政编辑杨文德老师和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梁迎修教授共同担任与谈人。讲座由法学院党委书记柴荣教授主持。法学院师生及校外人士共百余人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柴荣教授介绍了本次沙龙的主讲人及与谈人,并对各位嘉宾和参会同学的到来表示感谢与热烈的欢迎,随后邀请郭家宏老师开展本次主题讲座。
郭家宏老师从发表学术论文的三个阶段讲述了如何进行论文写作,即论文选题、论文题目和摘要、论文写作中的问题意识。
在论文选题方面,郭家宏老师讲述了论文选题的重要性和基础性,选题决定了论文写作是否顺利,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是否具有足够的资料以及写作效率等。同时,郭家宏老师也从选题内容方面为同学们给出了建议,即选题必须符合国家政策、方针和法律,选题要尽可能选择前沿、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选题要有创新性,要大小适中,不能太难等。
在论文题目和摘要撰写方面,郭家宏老师认为论文题目需要保证名称准确、规范,标题生动、新颖、简洁,也要注意副标题的范围要比正题窄。郭家宏老师强调了摘要在文章写作中也非常重要,需要具备概括性、准确性等。
在论文写作中的问题意识方面,郭家宏老师指出,所谓“问题意识”就是焦点意识、重点意识、聚焦意识,或者叫中心意识,即要把研究聚焦在哪一点上,研究的立足点、侧重点、落脚点在哪里,关怀何在、指向何在,通过现有文献,你究竟想知道什么。同时,郭家宏老师认为可以通过关注学术史、关注现实以及“读书得间”发现问题。
与谈环节中,《甘肃社会科学》法政编辑杨文德老师对郭家宏老师的观点表示了高度赞同。杨文德老师认为在文章写作提出问题之前要学会观察问题与时刻保持问题意识,强调了比较法研究本土化考量的重要性等。
梁迎修教授从指导学生论文写作、论文写作准备、论文写作内容等角度进行了与谈。梁迎修教授认为学生在进行论文写作时需要具备良好的写作态度以及需要明确什么是一篇好论文。同时,梁迎修教授指出学生应当在论文写作中以对话的方式从读者角度思考论文选题、论文观点、论文逻辑等。
柴荣教授对主讲人郭家宏老师与两位与谈老师的分享表示了感谢,并强调完成一篇优秀的论文极其艰辛与不易。要想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必须拥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需要靠各位同学多读书,多思考、多查阅一手文献、多练笔,才能写出好的论文。
至此,本次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