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4日—9日,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代表队(以下简称“法学院代表队”)前往法兰克福,参加了由马克斯.普朗克欧洲法律史学会主办,全球多家仲裁中心和知名律所赞助的第12届“法兰克福投资仲裁模拟法庭竞赛”,这是法学院首次派出队伍参加该赛事。
(左起:参赛队员:2017级法律硕士(民商法方向)陈博亨,2017级卓越实验班本科生 李超群,2017级法律硕士(反腐败方向)李涵;参赛队长:2017级法律硕士(国际法方向)谢雨桐;)
在为期6天的比赛中,法学院代表队先后对阵复旦大学代表队,印度Maharashtra 大学代表队,以及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代表队(MGIMO,该代表队顺利晋级决赛),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法学院代表队队员展现出了沉着冷静的优良作风,在前期的调研准备不如对手充分的情况下仍然沉着应对,根据比赛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在比赛的过程中能够有理有据的陈述己方观点,并有针对性地对对方的主张进行反驳。
(图为法学院代表队对阵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代表队照片)
虽然在本次比赛中,所有参赛的中国队伍均未能成功晋级16强,但法学院代表队在比赛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还是给仲裁员留下了不错的印象,通过参加本次比赛,队员们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对国际投资仲裁领域的前沿法律问题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看清了自身与世界一流强队的差距,为今后法学院再次参加该赛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备赛和参赛的过程中,每名参赛队员都付出了很多汗水和努力,也都有许多体会和感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前期的案例研习和相关的条约和法源的检索是备赛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充分准备,找出每个issue中涉及的核心争点并检索出对己方有利的立法规定和相关判例,才能在答辩过程中做到有理有据,让仲裁庭做出对己方有利的裁决;
要充分熟悉比赛规则,学会灵活运用规则,注意不同赛制间的规则变化;
多进行实战演练,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团队内部成员间可以自行分配角色相互盘问,这些问题很有可能就是在正式比赛过程中仲裁员问到的问题;
(图为参赛队员在比赛现场认真备赛,研习案例)
在本次参赛的过程中,法学院国际法教研中心主任张桂红教授担任指导教师,并亲自带队前往法兰克福参加比赛,并在整个备赛和参赛的过程中及时有效地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此外,法学院副院长李滨教授在备赛的过程中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耐心地为队员们解答备赛过程中发现的专业问题;学院办公室负责老师也为本次的参赛队员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和帮助。此次法学院代表队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在国内预选赛中胜出,并参加法兰克福的比赛和世界一流强队同台竞技,离不开学院的支持以及各位老师的帮助。今后,法学院将继续大力支持法学院各级学生参加各类国际模拟法庭竞赛项目,让学生在比赛中丰富阅历和提升学习能力。
(谢雨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