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端午节开播《节令中的法文化》,一起来看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3-06-19     浏览次数:

中央电视台12频道《法律讲堂》(文史版) 2023年621日、22日

首播:每晚21:50

重播:次日06:30

我院教师李德嘉主讲的法治文化系列节目《节令中的法文化》将于2023年621日、22日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文史版)栏目播出,节目播出时间恰逢夏至、端午,而传统法律特别强调“法顺四时”的观念。中国古代通过对气候天象等自然规律的观察,形成了历史深远的节气、时令传统。那么,对于古人而言,这种不同气候变化规律之下而产生的节气时令,又与传统的法律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古人过端午节有体现了怎样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寓意呢?这其中又反映了怎样的传统法律文化观念呢?我院教师李德嘉将重点讲述节气时令中的法律文化,尤其是端午节的文化传承,分析其中的法治文化意义。


CCTV-12 6月21日播出 法顺四时


“春夏秋冬”“庆赏刑罚”,古人把国家治理包括法律活动跟时节变化对应起来。他们在农忙季节停止受理诉讼,在夏天进行热审,放出有冤枉者和轻刑犯人,在秋天审核死刑犯人、执行死刑。这种做法反映了古人的何种思维方式?其中又有怎样的可借鉴之处呢?


CCTV-12 6月22日播出 端午节的文化传承

 赛龙舟、吃粽子,端午活动多种多样;祭屈原、祭曹娥,端午传说众说纷纭。历朝历代如何过端午?宴会赏赐、赋诗作对,端午节本以祭祀为主,从何时增加了喜庆祥和的意味?端午节历史久远,其中又包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