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京师法学大讲堂第24讲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3-16     浏览次数:

2022年3月11日晚,京师法学大讲堂第24讲——“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与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从俄乌冲突谈起”主题讲座于线上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刘东民主任为同学们分享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与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等相关内容。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柴荣教授主持,法学院李毅副教授和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赵路副教授共同与谈。法学院及其他校外人员共计120余名同学参与了本次讲座。 


9


  讲座伊始,柴荣副院长向同学们隆重地介绍了各位与会嘉宾,介绍了本次讲座旨在交流探讨关于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有关问题,讲座主要从时事热点俄乌冲突谈起,激发同学们对于数字货币与法律跨学科相关问题的研究兴趣。同学们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1


首先,刘东民主任从一个故事为同学们引入关于数字货币的探讨。通过研究,美国可以追踪出80%的交易者的情况。即使是在最安全的美国的比特币交易的情况下,美国还是能看见交易者的相关信息。在当今这个世界,美国和欧洲对全球的金融体系是有高度的控制权,而美国拥有最高的话语权。但是,伴随着数字货币体系的发展,对传统的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冲击。

其次,刘主任向我们分享了他与其团队的核心观点:第一,数字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重塑已经势不可挡,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加快了这一趋势。第二,平台经济构建数字时代的国家经济竞争力——支付平台支撑“数字货币区”。第三,基于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平台的多元化发展,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发生变革。第四,监管的变革速度决定数字金融的发展速度,国际与国内法规都可订立部分专项代码规则。第五,我国可以推动中欧分布式跨境支付平台的建立。

再次,刘主任分享到2021年是21世纪的元年。科技进步能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是从2021年开始的。从西方比较乐观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整个世界是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对于中国的影响也可能是颠覆性的。

此外,刘主任还为同学们讲解了互联网新技术平台区块链、现代中心化体系、区块链治理数字货币职能治理等多个有关数字货币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提出了新型的数字SDR的跨境支付体系,能让跨境支付更加高效。

在随后的与谈环节,李毅副教授与赵路副教授分别谈了自己的感想与观点。李毅副教授从多角度谈到本次讲座对自己的启发,同时提出数字货币是个多元化的问题,其对于国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也是各国关注的原因。李毅副教授还从国际法角度,对数字货币进行解读,表示其可以理解为是单边决策和多边决策机制。同时提出新的设想,即数字货币的发展能不能避免美国的“长臂管辖”或者单边主义。


11


赵路副教授主要从俄罗斯立法角度,向同学们阐述了本次讲座的背景,表示俄罗斯在立法上也十分重视对于数字货币权益的保护,提出数字货币具有一定的风险,也是对各国未来立法的一项挑战。同时,赵路副教授也就数字货币对于中国未来的立法方向问题与刘东民主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0


讲座的最后,刘东民主任认真回复了同学们的提问。柴荣副院长再次对各位与会嘉宾的辛苦付出表达感激,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感谢。至此,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