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走近科学证据-漫谈美国法庭科学的加强之路主题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8-11-22     浏览次数:

   20181121日晚19点,“走近科学证据—漫谈美国法庭科学的加强之路”主题讲座在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822高铭暄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我们荣幸的邀请到了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副所长赵东教授担任主讲人,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副教授、证据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吴洪淇副教授作为与谈人出席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袁治杰副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走进科学证据,第二部分是漫谈美国法庭科学的加强之路。在走进科学证据部分,赵东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法庭科学涉及的众多词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法庭科学体系庞杂,包含内容众多,内容割裂明显的特点。赵东教授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法医学、法庭科学、司法鉴定、CMA的具体概念,让我们对专业词汇有了一定的的了解。接下来赵教授又向我们介绍了法庭科学的具体分科和科学证据对科学技术有依赖性的特点:科学证据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科学提供原理,技术使得科学成为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科学证据可以成为真理,但前提条件是科学证据要符合一定的科学条件。最后,赵东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的组成方式、培养计划、发展目标以及证据科学学科基础和特色。证据科学交叉学科是证据科学研究院的研究特色,除了传统的证据法学和法庭科学之外,证据科学研究院也在狭义证据科学和司法文明方面进行交叉研究。


在第二部分,赵东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美国的法庭科学的具体实践流程和存在的问题,也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相关机构针对存在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法。美国的法庭科学都存在学科的广泛性、有限的有效性与量化标准、强制性标准化、认证和认可的阙如、各州改革需要等问题,赵教授也为我们介绍了美国在进行相关问题调查后提出的13个建议,包括资助人为偏差和误差的研究、全国性指纹数据互用等等,这些建议也可以成为我国发展和完善法庭科学的借鉴之处。最后,赵教授向我们展示了法庭科学会用到的相关法律,这些法律涉及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处罚法》、《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等各个方面的法律,也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目前我国所涉及的法庭科学的具体内容和程序。



随后,吴洪淇副教授为我们进行了以鉴定意见作为重点的科学证据漫谈,告诉我们有专门知识的人的引入对鉴定意见的质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实际案件的讲述生动地引出了鉴定意见在现代诉讼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引入,刑事诉讼过程也在发生改变,鉴定意见也常常会影响案件事实的认定。同时,吴洪淇副教授也告诉我们鉴定意见并不是天然正确的,也会存在问题。所以法官在审判过程中也要加强对鉴定意见的审查。最后,吴洪淇副教授也为我们介绍了鉴定意见的法律规制,包括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鉴定意见的质证规则和鉴定意见的认证规则。



虽然讲座持续进行了三个多小时,但同学们依然热情不减,听的津津有味。最后,袁治杰副教授再次对两位老师的到来表示了衷心的感谢,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