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南国北师法律大讲堂第四十四讲“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法律职业未来”主题讲座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励教楼A103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郑戈主讲,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滨老师与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郭殊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袁治杰、李山河、牛子晗老师及珠海校区本硕博同学到场参加交流。
讲座开始前,郭殊副教授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对郑戈教授莅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行讲座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紧接着隆重介绍了郑戈教授,郑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涉及人的科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企划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清源研究院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港澳基本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 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华司法研究会理事以及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法学分会执行委员。曾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法学院(1998-2003年)和香港大学法律学院(2004-2014年),并曾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杜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在法理学、宪法学以及数字科技与法律交叉学科领域建树颇丰,多篇论文成为高引用率论文,连续三年被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评定为智慧法治学术影响力排名前十的学者。
郑戈教授首先从ChatGPT引入,介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概念,随后主要从大模型时代的到来,法律对人工智能的回应、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法律的重塑和未来展望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法律行业对律师的冲击以及法律规制手段的介绍与实践争议问题的辨析,重点对专人机交互的总体生态、治理模式的转型、现有法律的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侵权现象、域外国家运用GPT—4进行裁判的案例等当前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
与谈环节,在场的老师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李滨教授对郑戈教授的讲述予以赞同,李滨教授提出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问题是新奇但有风险的社会话题,他从国际法的国际治理角度出发探讨人工智能的技术中立性,强调研发者的伦理规范意识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影响是值得学术界与实务界共同重视的问题。郭殊副教授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因为它缺乏人类独有的自我意识。袁治杰教授从ChatGPT编造答案的例子说明了人工智能的某种创造性,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机器。牛子晗老师指出,从技术平台的生态构建上,欧盟对谷歌等大型互联网企业严格立法管制可能与其数字经济发展缓慢相关,希望中国能在平台的构建上吸收欧盟经验教训。
交流环节,参加讲座的学生从职业角度出发向郑戈教授提问,郑戈教授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他指出,在人工智能的生态技术开发上,独立开发者命运不容乐观,大平台所有者决定其他生产者的命运,微软可能将人工智能升级为下一代操作系统,认为AI能否取代法律职业取决于人类自己,取决于有话语权的律师。
最后,郭殊副教授对郑戈教授的精彩讲座以及在场的各位老师、同学再次表示了感谢。至此,本次讲座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