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正当、必要原则”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03-25     浏览次数:


2025320日上午8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法学课程系列讲座第一讲教二413教室举行。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权老师以“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为主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见解独到、深入浅出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汪庆华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刘权老师点明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本原则众多,而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堪称 “帝王原则”,是企业处理个人信息的根本准则,也是行政监管和司法裁判的重要依据。我国《网络安全法》《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诸多法律规范均对这一原则加以明确规定,足见其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核心地位。

刘权老师剖析了合法原则,指出“合法性”存在形式合法性与实质合法性的区分。形式合法性指合乎既定法律规则,而实质合法性不仅要求符合法律规则,还需契合法律原则。正当原则主要侧重于评价目的,要求个人信息处理必须具备特定、明确、合理的目的。目的特定、明确是正当处理个人信息的前提。特定、明确的处理目的需合理,既可以是为了公共利益,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也可以是为了私人利益,像履行合同、保护个人重大利益等。

必要原则是对个人信息处理手段所进行的约束。一方面,处理不得超出正当目的,收集信息应限于实现目的的最小范围,杜绝超范围使用和滥用。另一方面,处理应以最小损害的方式进行。

刘权老师还提到,正当原则和必要原则本质上是比例原则的体现。比例原则在私法领域的适用,源于宪法“第三人效力”理论、 “国家行为” 理论以及数字时代的平台私权力等因素。比例原则对私主体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起到约束作用,旨在矫正信息处理者与个人之间的不平等,同时避免过度限制个人信息的合理流通利用。

汪庆华老师对讲座从理论、方法和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点评,认为刘权老师的讲座以及作为这个讲座基础的论文提供了法教义学论文写作的范例。

图片1.png


讲座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涵盖个人信息保存期限、人脸识别执法监管、平台协议的正当性等问题。刘权老师一一解答,为大家释疑解惑。此次讲座对个人信息处理的关键原则进行深入解读,为同学们体系化地理解相关法律规则提供了指引,并使同学们获得了学术研究方法的启迪。

图片2.png


撰稿:刘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