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京师法律伦理大讲堂第二十讲——陈惊天等共谈法治媒体与法律职业伦理热点问题
发布时间:2023-04-12     浏览次数:


202349日晚六点,京师法律伦理大讲堂第二十讲“法治媒体与法律职业伦理热点问题”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九楼201教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人民法治》社长、总编辑陈惊天老师主讲,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袁治杰老师主持,法治日报记者赵颖、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实践教研部主任李晓进行与谈,五十余名同学到场交流学习。

讲座伊始,袁治杰老师代表我院对三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在简要介绍后,围绕法律职业伦理及其衍生、相关的法律伦理、规范、道德等概念,陈惊天老师、赵颖记者、李晓老师结合自身丰富工作经验,依次进行了有侧重的分享,内容详实、内涵深刻、生动风趣。讲座以围谈形式开展,嘉宾老师们在交流观点、思维碰撞过程中,给同学们展示了法治媒体人、其他法律工作者对法律职业伦理主题的独到见解。讲座过程中与讲座结尾三位嘉宾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大家积极踊跃提问,现场氛围火热。



陈惊天老师提出在研究和讲到职业伦理时,要着重区分好三个概念:规范、道德和伦理。许多法律人内心的纠结和面临的冲突,不是依靠既有的规范能够解决的。律师面对生存业务发展和当事人诉求产生冲突要如何处理陈老师认为,上述问题不是通过规范可以找到标准答案的,需要在规范、道德、伦理之间进行综合考量结合实践找到不逾越道德红线,符合内心的行为准则。其次规范是不是越多越好,越细越好,越密越好。当前细密的法网现状其实不一定符合司法规律,更多的是结合社会对司法的认知等做出的权宜之计从立法上讲,较好的法律制度设计是疏而不漏的。鼓励大家学习法律职业伦理时多思考如何回归司法良知,重视道德的自我约束失去道德感的内在规训,规定得再细致也是徒劳无功。


法治日报的赵颖记者更多从法律新闻从业者的视角,分享了自身对法律职业伦理的一些思考。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如网络谣言伴随网络突发事件发生,网络暴力频发,青少年沉迷网络、进行饭圈打榜,网络审丑、低俗风气、炒作恶习,引导青少年从事网络直播等,凡此种种都会影响大家尤其是一些青少年的认知,需要政府、司法部门、媒体平台等向好的方向进行引导。在这个引导过程中,新闻从业者法律职业伦理建设很重要。如果想从事好法治新闻媒体人这项工作,首先要有极高政治素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导向,有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对社会国家人民有责任感,发自内心热爱这份工作。其次,要在采编工作中做好三审三校,重点稿件甚至要四审四校,做到认真负责。最后,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高尚品格,专业素质必须过硬。赵颖记者指出,确实会有别有用心的人想利用媒体达到自己的目的,媒体人想抵御住诱惑会特别考验素质。

李晓老师以律师职业伦理为主线,结合自身体会,分享了自己对法官、检察官两种不尽相同伦理要求的认识。


互动环节,袁治杰老师首先对三位嘉宾深入浅出的分享表示感谢,他指出就像陈惊天老师所说,坚持行为世范,绝大多数的伦理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很多伦理问题其实就是良心问题。

最后,同学们和三位嘉宾老师也进行了提问互动,提出了国家安全和媒体行业的伦理之间的冲突如何调节、法官判案时如何平衡舆情和法律事实等问题三位老师有针对性地做了分析,耐心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本期法律伦理大讲堂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