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京师法学名家讲坛第九十八期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12-26     浏览次数:

2022年12月6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京师法学名家讲坛第九十八期——《中国空间站法律规则体系构想基于国际空间站的比较分析》主题讲座于线上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邢爱芬教授主持,由深圳大学法学院尹玉海教授主讲。尹玉海教授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海外留学归国博士,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空间法专业。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外层空间法研究所,长期从事外层空间法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工作,先后参与原国防科工委、国务院和全国人大的各级各类航天法立法工作。作为中国空间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国家航天发起草编写组成员,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法律支撑机构专家组成员,主持了20余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司法部、原国防科工委、国家航天局等研究项目,参与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国防科工局探月和航天中心资政报告的起草工作。出版十余部外空法和国际法的研究著作,发表各级各类外空法的专业论文六十余篇。正值我国空间站建设取得引领世界先河的骄人成绩,尹玉海教授的讲座吸引了以法学院为主的全校二百余师生参加,尹教授前沿而生动的讲座令大家受益匪浅。

讲座伊始,邢爱芬教授对主讲嘉宾拨冗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同学积极参与表示热烈的欢迎。

尹玉海教授从中国空间站发展现状、地位和使命、未来运营规则体系的法律渊源和国际法范畴下中国空间站未来运营的问题和法律应对四个方面开展讲座。

尹玉海教授提出我国空间站工作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我国正处于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过渡阶段。他指出中国空间站具有多功能性,服务全人类科学实验是其功能之,中国一直以来践行国际合作原则,以开放、合作的态度欢迎各国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科学研究。

尹玉海教授认为中国空间站正发挥着重要地位,肩负着重大使命。他提出运营好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航天强国以实现航天梦的有力支撑,是服务国家政治、外交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抓手。

面对中国在航天领域规则意识和经验不足的短板,尹玉海教授提出中国空间站未来运营规则体系可适用的法律渊源由国际法和外国国内法律两部分构成。就国际法律渊源而言,他认为可以参考《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外层空间法的五大公约等硬法和《各国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国际直接电视广播所应遵守的原则》关于从外层空间遥感地球的原则》等软法,并探讨了软法进程成为习惯国际法的可能性。此外,他提出还可以参考美国等国国内立法。

尹玉海教授提出要识别国际法范畴下中国空间站未来运营可能出现的问题。他认为,作为《外层空间条约》《关于营救宇航员、送回宇航员和归还发射到外空的实体的协定》《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缔约国,中国在空间站实际运营中可能会涉及登记、管辖和控制、物体和人员营救、国家责任、国际合作、空间站搭载人员选拔培训、人员权利义务、运行安全保障、争端解决、法律适应冲突、知识产权保护、进出和管控及商业开发等十三方面问题。对于上述问题,尹玉海教授认为要尽早着手中国载人航天活动和空间站法律体系建设。

尹玉海教授总结道,中国空间站法律规则体系构想是基于中国空间站现实建设和未来运行模式而作出,根本上取决于空间站未来运营模式、国际合作深度和广度以及在大型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中我国所具有的话语权。因此,尹教授对参与讲座的同学们作出寄语,他希望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参与到我国航天事业法治化进程中,推动我国掌握规则话语权,准确表达国家诉求,维护国家利益。

随后,与会同学纷纷向尹玉海教授提问,尹教授耐心解答。

讲座最后,邢爱芬教授对尹玉海教授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介绍我国空间站与相关国际法最新发展与研究成果表示衷心感谢,也呼吁同学们持续关注国际法前沿问题,为我国涉外法治贡献一份力量。

图片2

C:\Users\Lenovo\Desktop\t01eb666cedddbf215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