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南国北师法律大讲堂第六十二讲“罗马法所有权制度及其对中国物权制度革新的启示”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励教楼C301教室圆满举行。本次讲座由华东政法大学罗马法和欧洲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礼洪教授主讲,北京师范大学法治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宗卿副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法治发展研究中心莫杨燊老师及珠海校区多名硕博学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张宗卿副教授隆重介绍了主讲人张礼洪教授,对张礼洪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张礼洪教授以所有权制度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罗马法和中国法中有关所有权制度的内容,着重讨论了所有与占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张礼洪教授从中国法视角出发,阐释了所有权的概念含义、特征、权能与分类,尤其强调了所有与占有之间的区别。在概念上,张礼洪教授指出中国法中所有权制度的历史源脉与含义理解。随后,张礼洪教授详细介绍了所有权的特征与权能。在介绍所有权分类时,张礼洪教授引例为同学们作了生动形象地阐释。
其次,张礼洪教授介绍了罗马法中的所有权,包括市民法所有权、裁判官所有权、行省土地所有权、用益物权。接着,张礼洪教授强调了罗马法中占有与所有的区别,并将中国法与罗马法制度中占有与所有之间的区别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对中国法所有权制度的改进意见。
随后,同学和老师们热烈讨论,两位同学分别就时效取得制度在我国的适用和占有的独特性对所有权的影响向老师提问,张礼洪教授通过举例阐释了适用时效取得制度的重要性,论证了占有的独特性不会架空所有权。
最后,张宗卿副教授代表学院向张礼洪教授致以诚挚谢意,感谢其拨冗莅临并带来如此富有学术深度的精彩演讲。在座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张礼洪教授的精彩讲座不仅拓展了他们的学术视野,更深化了对这一重要法律议题的理解,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和思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