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子风采
学子风采
法学院博士生刘子良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司法文明博士生博士后论坛”
发布时间:2024-11-22     浏览次数:



2024年11月18日至19日,第十二届“全国司法文明博士生、博士后论坛”在广西桂林召开。该论坛是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年度活动之一,由理事长兼联席主任张文显教授发起,至今已经走过十二个年头。第十二届论坛由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浙江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法理研究中心承办,《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社协办,浙江大学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团队策划,论坛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司法保障”。分主题为“刑事证据”、“《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人工智能司法”、“法律文化”、“人权法学”、“司法制度”和“环境司法”,共计七个单元展开研讨。组委会遴选出41篇入围作品,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共计六十余名博士生、博士后和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出席本次论坛。法学院博士生刘子良受邀参会并作出主题发言。


博士生刘子良以“人权、再社会化和比例:犯罪附随后果污名化的控制方略”为主题在第五单元发言,指出犯罪附随后果释放出污名化的危险信号。对涉刑人员采取污名化措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污名的社会控制、排斥及谴责机制,却致使犯罪附随后果表现出标签扩大、禁止泛化和身份制裁的现象,进而引发特殊预防与社会复归的目的性矛盾和犯罪附随后果与刑罚的功能性冲突。必须遏制犯罪附随后果的污名化,构建以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为根本,以再社会化原则为核心导向和以比例原则为关键制约因素的控制方略,旨在将犯罪附随后果限定在合理范畴之内,避免因滥用而损害涉刑人员的权利。


unpub_9d7132ed-44f2-47a5-a077-4bea9fa115e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