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子风采
学子风采
京师法学博士生学术报告“法理求真:青年法学博士生学术交流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6-23     浏览次数:

2025年6月20日下午,“法理求真:青年法学博士生学术交流沙龙”博士生学术报告在北京师范大学海淀校区后主楼顺利举行。本次报告由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杨灵丽主持,共有2023级博士研究生张智睿、李钟文、强佳杉、杨灵丽、杨丰帆和杨彤彤六位同学做主题报告。报告邀请了法学院商浩文副教授和杨林老师担任点评专家,同时邀请了骆艳瑶、张印两名博士研究生担任与谈人。每位报告人报告时间为20分钟,报告结束后依次进行了与谈和点评环节。为确保讨论质量,两位点评教师和各位与谈人会前均认真研读了相关论文,并结合现场报告提出了细致的点评与修改意见。

第一场主题报告

评议嘉宾: 商浩文副教授
与谈人: 骆艳瑶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智睿首先作了题为“沿海国保护权行使现实困境与完善措施研究”的报告。他认为,为确保沿海国依法合规地行使保护权,需要清晰界定相关必要措施的法律属性。同时,应基于行为目的审慎把控措施的类型和强度,并在全过程严格遵循比例原则(包括使用武力时),以维护领海主权与国际航运秩序之间的平衡。

随后,博士研究生李钟文作了题为“合同的尊重原则下严格不安抗辩权适用”的报告。他认为,大企业可能利用不安抗辩权向中小企业及零售商施压,对负债累累的经营者造成沉重打击。结合中国的司法实践和市场环境,他提出:应严格审查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情形,将协商作为行使该权利之前的必要程序,并以协商效果作为法庭审查的标准。

博士研究生强佳杉作了题为“论《民法典》中保证人追偿权的性质”的报告。结合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阐明了《民法典》第700条下保证人追偿权的性质应为“求偿权与清偿承受权一体说”。在此基础上,强佳杉进一步探讨了一体说在利息计算、从权利行使以及程序地位实现等问题中的具体适用,旨在为裁判实践提供参考,并推动《民法典》相关规定的统一适用。

每位报告人汇报结束后,骆艳瑶博士生与商浩文副教授分别进行了与谈和点评。骆艳瑶认为三篇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但建议在问题与对策的分析中加强阐述和论证。商浩文副教授对各位同学的研究选题表示肯定,同时指出了论文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修改建议:建议张智睿重新调整论文结构,增加对中文文献的引用,深化法理基础的探讨;建议李钟文完善文章结构,增加结论部分,并对摘要进行修订;建议强佳杉修改论文题目,优化学术观点论述部分的逻辑结构。

第二场主题报告

评议嘉宾: 杨林老师
与谈人: 张印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杨灵丽首先作了题为“著作权法视角下的训练数据合规性探讨”的报告。她认为,著作权例外制度、避风港原则和集体管理制度等纠纷解决机制在实践中都面临挑战,尤其是传统授权许可模式在数据体量庞大、权利主体众多的情况下存在明显局限。同时分析国外相关法规的发展趋势,探索我国解决训练数据著作权纠纷的可行路径,是数字时代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博士研究生杨丰帆作了题为“刑事案件裁判标准统一制度建构——以京津冀法院协调发展为例”的报告。认为,当前在统一京津冀三地法院刑事案件裁判标准时,需解决检索系统智能化水平不足等技术难题,并通过配套制度保障标准统一的实施效能。为此,杨丰帆提出了完善类案识别体系、优化智能分析系统、强化区域司法协作等举措,并主张以法律科技赋能裁判标准的统一,推动人工智能与司法逻辑深度融合,形成“技术—制度—实践”三位一体的协同治理模式。

博士研究生杨彤彤作了题为“低龄未成年人恶性案件核准追诉条件的运用”的报告。她认为,在低龄未成年人恶性案件中,对“情节恶劣”实体条件的判断以及核准追诉这一程序性要求是决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关键因素。在适用相关规定时,应以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实质评估为前提,同时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为司法实践提供思路和指导。

每位报告人汇报结束后,张印博士生和杨林老师先后进行了与谈和点评。张印博士生肯定了各报告的选题价值和研究视角,并从行文结构和观点评析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修改建议。杨林老师也对各报告的研究价值给予肯定,并就行文结构、案例分析等问题提出了细致的修改意见。杨林老师建议杨灵丽以案例分析引入问题,以增强文章的说理性,同时建议她统一关键术语的表述,以免产生歧义建议杨丰帆完善论文的衔接,加强文章的逻辑性建议杨彤彤对论文中的部分问题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论证,并且增加在程序上的应对措施

最后,主持人杨灵丽对所有报告同学的精彩演讲、与谈同学的积极交流以及点评教师的中肯指导表示感谢。她指出,本次学术交流沙龙为青年法学博士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的平台,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实现了思想碰撞和观点互鉴。通过专家和同行的点评与讨论,报告人进一步完善了研究思路,提高了论文质量。此次活动的圆满举办,不仅加强了学院的学术交流氛围,也为博士生的科研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启发与指导,取得了预期成果。至此,“法理求真:青年法学博士生学术交流沙龙”博士生学术报告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