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人民的名义”暑期实践队北京分队在北京大街小巷中开始了暑期实践
西城法院
炎炎烈日下,我们首先来到了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我们提前联系法官并且对法官进行了访谈,法官从司法实务的角度对人民陪审员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原来研究的漏洞所在。随后,在剩余的实践中,我们对法院里面的当事人进行了访谈,并发放了精心制作的问卷。
海淀法院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寻找当事人和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和发放问卷,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毕业自北师大法学院的06届师姐,师姐热情地帮我们填写了问卷。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问卷中的问题,每次外出访谈、发放问卷结束我们都会对问卷出现的问题进行改善,从而使问卷越来越精炼。
在北师大校内发放问卷的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位北师大的老师,老师在认真填写万问卷之后,还指出了我们在问卷设计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当天便就老师指出的问题进行了改正
当然,为了调研对象的多样性,我们调研的地点并不局限于司法机关,我们还去公园、商场等地点进行发放问卷。在这些地点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获益良多,也更加了解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普通老百姓心中的朴素印象,启发我们对于人民陪审员制度,不仅仅要从一个法律专业的角度去考虑,还要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看待人民陪审员制度可能发挥的作用。
人民陪审员制度小知识
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2005年,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标志着人民陪审员制度重新受到重视;2015年,人民陪审员制度试点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50所试点法院进行,在试点过程中,一些创新性的、具有良好效果的新制度和机制被保留下来。2018年4月,《人民陪审员法》颁布,标志着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