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团十九大精神,从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汲取力量,法学院初级团校于2025年9月30日晚19:30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开展了【薪火传新梦,扬帆正当时】开业典礼暨线上宣讲活动,组织全体成员进行学习。
活动议程
会议共有三个议程,分别为初级团校定位介绍、青春讲师团讲团课与全体成员合影环节。
首先,理论研究部干事赵柳皓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法学院青年初级团校的定位,强调了学生青年初级团校是学校共青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核心目标在于提升成员的政治素养、思想境界、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筑牢大家对党的坚定信念。而服务入党推优,正是初级团校的核心任务之一,具体面向年满十八周岁、有入党意愿的团员,组织其参与初级团校的理论学习活动。
随后,主持人根据《法学院党委学生党员推优、发展及预备党员教育考察管理办法》为大家解读了推优评分构成、法学院初级团校模块设置以及团校考核方法,并在考核方法部分介绍了团校的考勤与请假方式,强调团校培养对于成员参与程度的要求,鼓励同学们多多参与、认真学习,在初级团校中收获时政知识、理论素养与友爱情谊。
本次典礼的第二部分是开业第一课,特别邀请青春讲师团讲师、化学学院的林维越师兄为大家带来红色志愿经历与个人实践感悟的分享。
林维越师兄在团课中以烈士方志敏遗作《可爱的中国》中的精神内核为线索,将个人的成长与历史记忆相融。师兄将自己参加朗诵,“一二·九”合唱与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的经历娓娓道来,以实有的个人体悟,将历史的峥嵘岁月融进大家的骨血,令人动容。
新时代的青年在实践中切身体会过往的时代,并将那些在过去岁月中闪闪发光的使命与信念刻入自己的灵魂,从此纵使前方雄关漫道如铁,千山万海重重,仍有青年矢志迈步而越,奋楫扬帆前行。
结语
“涓涓不塞,是为江河;生生不息,是为中国。”身为新时代的共青团员,我们当延续抗战精神,坚定爱国主义初心,在流淌的时空长河里,担当使命,肩负责任,胸怀天下,心系人民,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为建设更加“可爱的中国”不懈奋斗!
学习感悟
尹芳宜:
中国往日牺牲的血泪与今日的安乐祥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强烈的对比让我深刻体会到,今日中国的“可爱”,正是由一代代先辈用信仰、热血与担当铸就的。
作为新时代的共青团员,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这堂课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的使命就是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用我们的奋斗与创造,让这片土地在未来变得更加“可爱”,不负时代之托,不负先辈之望。
徐齐家:
薪火传新梦,扬帆正当时。这次团课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中华儿女对于中国的热爱,更让我对“使命”与“信念”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当我们重温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中“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的呐喊,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先烈对祖国的赤诚与期许;当《保卫黄河》的激昂旋律响起,高亢的歌声仿佛将我们带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让我真切感受到“一二·九”运动中青年学子的热血担当。
周燕妮:
典礼上,我们了解到早期党员在风雨如晦的年代追寻真理的精神。在我的过往记忆中,最触动我内心的不是那些宏大叙事,而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有人问年轻的战士怕不怕,他回答:“怕,但更怕后代还在经历同样的苦难。”这句话让我忽然懂得,党员精神中那份“牺牲”,并非遥不可及的英雄主义,而是源于对身边人最朴素的爱与责任。它把个人的“小我”忧虑,升华为对集体“大我”的担当。这份担当,就是信仰照亮现实的第一束光。
余跃泷:
方志敏在囹圄中勾勒的"可爱的中国",是用信仰的笔墨在暗夜中绘就的黎明。而今日,我们手握这份他终其生命未能亲见的繁华,却时常在习以为常中稀释了感动。讲师回忆凝望受阅战机时那哽咽的声线,不正是对历史最深情的回应吗?原来,真正的传承,是让历史的风穿透我们的胸膛,在血脉中留下永恒的刻痕。
从今往后,愿我不再做时代的观光客,而要成为这片土地的园丁。以青春之我,守护这可爱的中国,让她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耕耘中,绽放出这个时代特有的光芒——既不负先辈的牺牲,亦不愧后人的仰望。
隋欣恬: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堂团课,为我拨开了眼前的迷雾,点亮了理想的灯塔。它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这一代青年,生逢强国盛世,是无比幸运的一代,也注定是肩负重任的一代。我们享受了前人奋斗的成果,也必然要承担起为后人开辟新途的责任。
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思想的回响仍在继续。我将把这份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不再将自己局限于狭小的书斋,而是更关心窗外之事、国家之事。我会更认真地规划自己的未来,思考如何将所学专业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相结合,让人生的价值在服务国家、奉献人民中得到升华。
来源:法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