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在后主楼1822高铭暄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人工智能治理的中意对话”主题研讨会。研讨会上,来自意大利的专家学者与我院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法律研究的教师,就中意两国及欧盟的人工智能技术治理领域的最新立法动态、研究成果和研究状况进行了交流和讨论,研讨会吸引了法学院众多硕士、博士生的热情参与。
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挺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梁迎修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对于法学学科而言,通过法律规范实现人工智能治理良性发展也是当前法学学科的前沿课题。他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对意大利专家学者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期待本次研讨会取得丰富的交流成果,并表达了以本次中意学术交流为契机继续与意大利高校、企业开展合作的意愿。
意大利罗马第三大学国际法教授Fabio Bassan介绍了欧盟对于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共同规制的相关经验。其发言介绍了欧盟对于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自我规制、合作规制、以及行政命令与监管三种规制模式,以及从传统到现代、当代以及当前规制模式的演进;意大利电信公司Wind Tre 法务总监、技术与法律规制专家Antongiulio Lombardi 博士分析了欧盟《人工智能法案》颁布后,欧盟成员国在该领域的立法空间,特别指出了在刑事责任、社会政策法和劳动法领域成员国立法的努力方向;吴沈括副教授以《中国<<>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的要旨与意义》为题介绍了我国人工智能治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胡俊宏副教授从比较法的视野,介绍了欧盟对于人工智能产品安全和民事责任的立法现状,并分享了我国学者对于人工智能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相关思考。
随后,国内外学者及与会学生就会议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最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苏航代表袁达松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在发言中向意大利专家学者介绍了袁达松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法治化研究”。他还表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国际法学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数字变革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像今天这样的跨国学术交流与合作,以促进不同国家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包容性发展。
近年来,北师大法学院与意大利高校机构的合作不断加强,已经与锡拉库扎国际刑事司法和人权研究所、罗马第三大学、路易斯大学等意大利知名高校机构签订了不同层面的合作协议,通过联合培养、交换学习、国际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搭建起中意之间学术交流的桥梁,北师大法学院也成为国内法学领域与意大利学术交流的重镇之一。此次“人工智能治理的中意对话”主题研讨会成功举办,双方学者与专家加强了沟通交流与学习互鉴,展现了中意两国学者对人工智能技术与治理的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