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所在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会 » 学生党建
学生党建
法学院学生党员专题理论学习活动 ——“院士回母校”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20-06-01     浏览次数: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序幕。在我国第五个“航天日”,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技术负责人之一戚发轫院士回到母校年轻的校友们介绍当年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历史意义,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过程。为了充分利用线上优质思政资源,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积极响应教育部和学校号召,组织各学生党支部党员观看“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系列讲座并进行专题理论学习活动。

主讲嘉宾

b3119313b07eca806c695034932397dda04483f0.jpg

第一期主讲嘉宾是戚发轫院士。

戚发轫,1933年4月26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

戚发轫主持了东方红一号研制,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研制,东方红三号第二代通信广播卫星;主持神舟号飞船总体方案,作为总设计师在解决卫星和飞船研制过程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上发挥了指导和决策作用。


学习心得

在这次“院士回母校”的宣讲栏目中,水木清华的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谈起自己的求学和职业经历。他坦言自己并非“学霸”,大学一开始学习很吃力,但也很努力,所以不要害怕输在起跑线上。“最主要的事情是得有价值观和人生观,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要奋斗一点,到老的时候说这一辈子为国家在哪个方面有什么贡献。”国家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志愿,我们的理想,我们的信念,我们的担当,我们的奋斗,我们的希望,国家的重大需求,就是年轻人奋斗的方向。我想,戚院士对我们的寄语,何尝不是这个时代对我们国家年轻人的嘱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不仅仅是航空事业人员的精神,更是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应当谨记的座右铭。

戚院士讲说没当过班长他一辈子都很遗憾,虽然并没有影响他现在的成就。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初中、高中、大学里稍微有一点失误就丧失信心了,来日方长,不要怕输在起跑线上,人生是马拉松赛跑,不是短跑。这点告诫我们,年轻人应该只争朝夕不浪费光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勇于尝试不同的可能性,即使失败了也不可灰心丧气,而应越挫越勇,在人生这场马拉松中永保昂扬之斗志,坚守立身之根本精神。

——2017级本科生党支部王冬玉


居家期间,我在线学习了教育部推出的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栏目,第一期,我认真聆听了戚发轫院士的讲述,看到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背后的故事,也明白了戚发轫院士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所付出的努力,承担的压力,更加明白了戚院士作为中国航天人的责任与担当。最后,听到戚院士的寄语,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青年一代有青年一代的使命,青年一代是新时代的栋梁。而要担负起应有的责任,青年一代需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的学习,从自身实际出发,将爱国精神的内涵时刻放在心中,将自己的人生信念与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相结合,牢记党对青年人提出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2017级硕士生党支部程功

2020-05-18 20:08:24.402000

今天观看了“核潜艇之父”“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韧院士的“院士回母校”栏目,令我深感敬佩。戚发韧院士一生致力于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与发展,为我国航天载人飞船的从无到有、跨越发展探索赶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了航天精神,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献身航空航天事业。每次看火箭发射成功时我都忍不住会感动哭泣,因为我知道这背后是多少工程师院士们多少次夜以继日反复研究探索的成果。我们要学习戚发韧院士孜孜不倦、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和甘于奉献、心存大爱的高尚情操,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2019级法硕第一党支部董子敬

戚发轫院士是千万航天人的代表也是我们青年一辈的楷模,戚发轫院士在活动最后给年轻的校友寄语到:要有梦想,有了梦想才有目标,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我们青年一代作为祖国的未来,应当充满梦想,将达成自己的梦想与构建中国梦相结合,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