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北师大法学院举行本学期第三期“京师法学教工沙龙”,由李潇潇老师主讲《为何教学——以教学目的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反思》。本次沙龙同时也是北师大校工会举办的青年教师交流沙龙的一部分。法学院工会主席严厚福副教授主持本次沙龙。校工会副主席王远老师、校工会负责青年教师交流沙龙工作的孙梦寒老师以及法学院二十余位老师线下参会,北师大北京校区、珠海校区各学部院系的十余位老师通过线上的方式参会。
严厚福老师首先介绍了李潇潇老师在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李潇潇老师获得2021年北京高校第12届青教赛文科类A组三等奖;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首届青教赛文科组一等奖;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第18届青教赛研究生教学文科组一等奖、最佳课程思政奖、最佳语言奖等荣誉称号。但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李潇潇老师的课深受学生欢迎,这才是他教学水平的真正体现。
李潇潇老师在报告中指出,教学的目的,应当是让学生“学有所获”。在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教师自以为很认真地在教,但学生并没有学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就应当采用“换位教学”的方法。“换位教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基础知识的透彻讲解,二是理论教学的功能导向,三是问题中心的教学理念,四是案例教学的穿插引入。
在基础知识的透彻讲解方面,李潇潇老师指出,教师一定要切记:学生不是同行,学生对于本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很低,几乎是一张白纸。教师讲课时应当首先把学生当做本领域的初学者或者入门者对待,从“普法意识”开始,通过基础概念、制度的讲授,“以小见大”,夯实学生的基础。学生把一个常识性问题彻底搞清楚的收获感,一定比学习高大上但不甚理解的精深理论强。
在理论教学的功能导向方面,李潇潇老师认为,教师最容易做的一件事就是课上用玄而又玄的东西把学生弄晕,而最难的是让各种知识背景的人都能听懂复杂的专业知识。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时,应当让学生们了解学了这些知识之后有什么用。
在问题中心的教学理念方面,李潇潇老师首先引用了著名法学家富勒的名言:“美国法律教育的成功秘诀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它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通过问题的引入、分析和解决之逻辑思路开展教学,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在案例教学的穿插引入方面,李潇潇老师认为,法学是一门实践的学科,法学教育应当贴近法治实践。而案例教学就是贴近法治实践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掌握“活”的法律并能够用以解决实践中的法律问题。
最后,李潇潇老师再次强调,教学不是老师的自我陶醉,而应当切实以让学生“学有所获”为目的,通过科学的设计,提高教学的效果。
严厚福老师在点评中指出,李潇潇老师虽然是一名年轻老师,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肯“琢磨”,把教学当中的很多问题想得很深入、分析得很透彻,值得包括“老”教师在内的全体老师学习。
史立梅教授在点评中肯定了李潇潇老师提出的以学生“学有所获”为目标的“换位教学”思路。她指出,很多老师更倾向于从教学内容上充实课堂,但很少从学生接受的角度去思考课程教学。李潇潇老师的分享很有启发。
孙新宽老师在点评中指出,李潇潇老师的报告充分表明,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对教学的理论反思;李潇潇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在知识讲授和实践能力培养之间进行平衡,采用的教学方法非常有效,值得借鉴。
最后,校工会副主席王远老师表示,校工会多年来致力于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各种平台,包括青教赛、青年教师交流沙龙等,希望青年教师们积极利用校工会提供的各种平台,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