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8日晚,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京师法律实务大讲堂第四十五讲暨教育法治大讲堂第二讲在艺术楼201教室成功举办。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许身健教授应邀为我院学生做主题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讲座。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教育与管理中心主任张晓婷副教授,担任本次讲座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柴荣教授、副院长袁治杰副教授,法学院法律硕士教育与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银副教授,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雷小政副教授为本次讲座评议人,法学院部分本科生、硕士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张晓婷副教授
本次讲座,许身健教授从为何在法学院要开展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并将其设为必修课、域外法学院法律职业伦理教学有哪些经验及启示以及如何完善中国法律职业伦理教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了专业而细致的讲解。
首先,许教授讲解了为什么要认真对待职业伦理,强调职业伦理攸关司法改革的成败。其次,在谈到国外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经验和启示时,许教授认为,职业伦理不但是一种价值也是一种技能,进一步明确将其开设为必修课的重要意义。最后,许教授强调要从多方面多渠道加强理论教学与法律实践课程,完善我国对于该课程的设计,以提升学生的法律职业伦理水准。

许身健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柴荣教授从法制史的角度对本次讲座进行了评议。柴荣教授认为,我国古代对官吏“德”的要求与今天对法律人的要求是相同的;德行的教育是法学教育的灵魂,没有德行,技能则是一盘散沙。

柴荣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袁治杰副教授,结合现实问题也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袁治杰副教授认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及法学院的院训都体现了对规则伦理的重视,法律职业伦理是对法律人的底线的要求。

袁治杰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雷小政副教授,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点评。雷小政副教授强调,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和伦理观;另一方面对于法律硕士而言,要形成正确的伦理观还应多实践,多接触弱势群体。

雷小政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与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剑银副教授从课程设置方面也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点评。使大家对于该课程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也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马剑银副教授
在讲座互动环节,许教授通过精彩的举例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如,律师为加害者辩护时,律师的职业伦理可能与大众伦理有所冲突;律师应该是中立的,独立于自己的情感;法律职业压力较大,要平衡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等。

学生互动环节
讲座结束前,柴荣教授向许身健教授赠送京师法律实务大讲堂纪念奖牌,并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

讲座现场